5848vip威尼斯电子游戏
交流合作

重庆市首个我院落户我院

发布日期:2023-10-14;  作者:陈昆;  编辑:融媒体中心;  点击数:

(大会会场图片)

2023年9月25日,“重庆师范大学我院成立大会暨新时代考古文博协同创新研讨会”在我校大学城校区博雅楼504会议室隆重举行。来自国家文物局、重庆市教育委员会、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重庆市文物局)的领导,中国社会科学院、四川大学等国内高校历史、我院负责人,重庆及周边省市考古文博机构、知名企业的负责人及专家五十余人出席大会。

合影图片)

我院由重庆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重庆市文物局)与重庆师范大学依托我院合作共建。这是重庆市首个我院,也是西部地区首个由省级文物主管部门和高校共建的我院,在我校发展史和重庆地区乃至西南地区考古、文博事业发展史上具有重要里程碑意义。

大会的第一阶段是举行重庆师范大学我院成立仪式,由我校党委常委、副校长黄永宜主持。

(揭牌仪式图片)

国家文物局科技教育司副司长周君生、市教委高教处副处长张东、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主任冉华章、我校党委书记张艳为“重庆师范大学我院”揭牌。

我校党委副书记、校长孟东方,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历史学部主任、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王巍,重庆市教委高教处副处长张东先后致辞。重庆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重庆市文物局)党委书记、主任冉华章,国家文物局科技教育司副司长周君生讲话。

(王巍先生致辞截图)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历史学部主任、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王巍先生通过视频为学院的成立表达热烈祝贺。王巍先生表示:重庆地区的考古发现在关于中华文明形成和国家起源发展的研究中具有重要地位。重庆师范大学我院的成立,对于新时代全国考古文博事业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百年新征程,奋进新时代道路上,需要大量热爱考古并愿意为之献身的从业者。希望学院能成为新时代全国范围内培养、输送考古文博人才的一个新的重要基地。

(孟东方校长致辞图片)

孟东方校长在致辞中表示,“认识历史离不开考古学”,成立我院,是我校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的生动实践,是促进重庆考古文博事业发展的关键举措,也是我校考古文博学科专业发展的一个里程碑,对于快速提升考古学科竞争力、助力重庆文化强市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学院要秉承“扎根重庆、立足成渝、服务西部、面向全国”的办学定位,坚守初心,勇担使命,积极服务文化强国战略,培养出更多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考古专才,为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贡献重师力量!

(张东副处长致辞图片)

重庆市教委高教处张东副处长指出,重庆师范大学作为我市唯一一所具有考古学博士一级学科授权的高校,成立我院是切实践行“第二个结合”重要思想,对我市考古文博人才培养模式的又一次优化升级,正当其时,正逢其势。他代表重庆市教委对于我院未来的建设提出新的希望:一是坚持价值引领,牢牢把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二是坚持融合创新,充分发挥考古文博行业产业资源优势;三是坚持“两个结合”,深度阐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永恒魅力与时代风采,在新征程中助力现代化新重庆建设。

(冉华章讲话图片)

重庆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重庆市文物局)党委书记、主任冉华章在讲话中充分肯定近年来我院积极融入重庆文物事业发展,在培育文博专业人才等工作中做出的贡献,阐明与我校共建我院的目的旨在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用好部门与高校两种资源、发挥好两方优势,在文博人才培养、文博学科建设、科研平台创建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打造更多具有全国影响力、重庆辨识度的合作成果,多跨协同推进全市文物事业高质量发展。

(周君生讲话图片)

国家文物局科技教育司副司长周君生在讲话中首先表达了对重庆师范大学我院成立的热烈祝贺。他表示,重庆师范大学是文化名城——重庆市所属高校中唯一具有文物与博物馆学本科专业、考古学一级硕士和一级博士学位点的学校,在西南地区特别是重庆地区考古文博人才的培养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希望重庆师范大学和重庆市文博单位能继续创新合作机制,孵化合作项目,做强考古学科,扩展博物馆学专业;依托我院打造出集区域文博人才培养、文博学科建设、文物保护、文化传承与发展为一体的示范项目。

在签约仪式上,由我校党委常委、副校长孟小军与市文旅委副主任幸军代表共建双方签订了《共建重庆师范大学我院合作协议书》。双方将共同开展从本科到博士各阶段的考古文博人才定向培养;共同推进重庆市考古文博专业人员的专业素质和业务能力提升;加强考古、历史、文物保护等相关专业的交叉融合,积极筹建古建筑保护、文物保护技术等急需专业。双方将共同在重庆市内选择若干重要遗址、博物馆,建设长期稳定的高质量考古、博物馆实习实践就业基地;将我院作为重庆市考古文博行业的指定培训基地,共同开展考古文博各类业务培训工作。双方将共同向国家文物局争取,在我院建立“国家文物局基层文博人才培养培训基地”。此外,双方还将在推进考古学、博物馆学、文物学学科建设,共建共享科研平台,加强国际合作交流等方面进行合作。

孟小军副校长还与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张荣祥副馆长、大足石刻研究院刘贤高副院长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

5848vip威尼斯电子游戏(我院)副院长蒋刚与重庆市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白九江签订了合作协议书、与重庆声光电智联电子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军签订了《共建文物数字化技术研究实验室协议》。

新成立的我院将与包括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大足石刻研究院、市文物考古研究院等在内的市级文博考古机构携手,开展多层次、多领域、多学科合作,创新考古、文物保护等重点学科的合作机制,培养高素质考古文博人才,共同推进高质量科研成果。

大会的第二阶段为主旨报告,由我校原副校长、二级教授李禹阶主持。四川大学杰出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霍巍先生,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历史学部副主任、中国殷商文化学会会长王震中先生先后做了精彩的学术报告。

霍巍教授的《巴山蜀水与中华文明》报告,围绕巴蜀地区的地理环境、新石器时代长江上游文化之间的交流、青铜时代的巴蜀文化等主题,说明了巴山蜀水之间文化多彩丰富,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孕育出别具特色的巴蜀文明。到唐宋元明清时代,以巴蜀为中心形成了西南重镇和文化高地,具体表现为以大足、安岳石窟为中心的唐宋石刻艺术高峰。同时,在长江上游地区,巴蜀地区依赖本地区的交通路网吸纳了大量的外来文化,并加以创造。这使之成为“一带一路”的重要组成部分。最后,霍巍教授系统阐释说明了长江上游地区区域文明的演进历程及其与中华民族多元一体发展格局之间的关联。

王震中研究员带来的《论河江文明:中华早期文明演进过程中长江与黄河的交相辉映》报告,首先阐释了“河江文明”的概念,并界定其范围。王震中将中国文明形成及其早期发展,划分为四大阶段:12000—6000年前的大体平等的农耕聚落形态;6000—5000年前的不平等的中心聚落形态;5000—4000年前的都邑国家形态;4000—公元前770年的夏商西周三代多元一体的复合制王朝国家形态。通过对比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内的典型遗址,王震中研究员阐释了在距今10000至4000年前两地文明的起源和形成过程,认为,在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形成阶段,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交相辉映、交互作用、并行发展,并总结出“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形成既是本土的,又是多源的,长江和黄河是并存的两大舞台”这一重要结论。

大会的第三阶段为新时代考古文博协同创新研讨会,学院党委书记王丽萍、副院长蒋刚分别主持。与会专家围绕建设新时代中国考古学和博物馆学、拓宽考古文博人才培养、开展协同创新攻关等重要议题进行了热烈讨论。

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陈胜前教授作了题为《新时代的中国考古学》的报告;重庆市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白九江研究馆员作了题为《践行大考古服务大社会——考古遗产阐释利用的重庆探索》的报告;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副院长豆海锋教授分享了西北大学考古学科实践教学改革经验;吉林大学考古学院唐淼副院长从吉林大学馆院合作模式谈起,分享了该院从博物馆建设到文博人才培养的先进经验;山西大学我院副院长陈小三教授分享了山西大学我院建设发展经验;云南大学历史与档案学院民族考古研究与文物评估中心陈果主任作了题为《交叉学科背景下的文物专业硕士培养模式探讨》的交流。与会的其他院校负责人介绍了各自单位的学科专业特色和人才培养经验;重庆及周边省区文物考古研究机构的领导们对高校考古人才培养提出了若干建设性意见。我院副院长蒋刚认为,“考古专业需要和行业密切结合,与行业联系越深,学院在行业的影响力就越大,学生就能得到越多的实习实践机会,也更利于学院的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

重庆日报、重庆电视台第1眼新闻、重庆晨报、中国新闻网、华龙网等多家新闻媒体对我院的成立进行了报道,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上一条:重庆第1眼 | 为一座馆赴一座城 “文博游”再掀热潮
下一条:中国新闻网:重庆成立首个高校我院

关闭

快速导航
友情链接
@ 版权所有 :威尼斯(5848vip·WNS认证)电子游戏-APP Platform
办学地址 :重庆市沙坪坝区大学城中路37号,重庆师范大学 集贤楼
联系电话 :023-65362750
版面设计:重庆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网页设计》课程设计
主创成员:唐之淑,苏雯睿,刘宏元
指导老师:汪晓玲
技术支持:重庆师范大学计算机与信息科学学院
技术支持:谭华山,6510388@qq.com
院 长: jg1203@qq.com
书 记: 610069357@qq.com
纪 委: 441749741@qq.com
公 共: lsyshxy@cqn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