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848vip威尼斯电子游戏
学生工作

重庆师范大学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教育工作实施方案

发布日期:2023-10-28;  编辑:融媒体中心;  点击数:

学校体育是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 基础性工程,为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体育的重 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 厅《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和中共重 庆市委办公厅、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重庆市全面加强和改进 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若干举措》等文件精神,深化学校体育教 育改革,完善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结合学校体育教 育工作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社会主义 核心价值观为引领,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服务学生全面发 展、增强体质为目标,以体育课程学习、课外体育锻炼、课余体 育竞赛为载体,促进学校体育工作常态化、体系化、智能化,牢 固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凝聚体育育人共识,深化体制 机制改革,全面提升体育教育质量,培养学生爱国主义、集体主 义、社会主义精神和奋发向上、顽强拼搏的意志品质,实现以体 育智、以体育心的独特功能,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 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总体目标 

到 2025 年,基本形成体育课程教学、课外体育锻炼、课余竞 赛相互支撑的学校体育工作格局。“健康第一”的理念基本确立,自觉参加体育运动的意识显著增强,每天锻炼 1 小时的比例达到 85%。学生体质健康水平进一步提升,达到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 准的比例达到 93%以上。 

到 2035 年,建立智能支撑、全员参与、体系完整、保障健全 的学校体育工作体系,具有重庆师范大学特色的“让体育更智慧, 让心理更阳光,让身体更健康”校园体育文化基本形成。体育与 德育、智育、美育、劳动教育相融并举的育人格局基本形成。学 生体质健康水平进一步提升,达到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比例 达到 95%以上。 

三、主要举措 

(一)深化体育教育教学改革,加强课程建设 

1. 开足开齐上好体育课。严格落实《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 课程教学指导纲要》要求,开齐开足上好大学公共体育课程。保 证大一大二年级公共体育课程不少于 144 学时、班级人数原则上 不超过 30 人的底线要求,探索在大三大四年级以第二课堂的方式 开设体育选修课,鼓励研究生教育阶段开设体育课。加强课程教 学管理,严禁开展“放养式”体育教学,确保体育课程教学质量, 严格执行达到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修满体育学分方可毕业的 要求。

2. 抓好体育课程思政建设。在体育课程教学过程中,鼓励教 师深入挖掘体育课程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注重爱国主义教 育和传统文化教育,培养学生顽强拼搏、奋斗有我的信念,激发 学生提升全民族身体素质的责任感。将课程思政教育落实到课程 目标设计、教学大纲修订、教学内容选用、教案编写、教学评价考核全过程,贯穿于教会、勤练、常赛各个环节,实现课程思政 教育与体育课育人有效融合,推进体育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建设。 力争 5 年内打造 2-3 门校级体育课程思政示范课。 

3. 完善体育课程体系建设。围绕掌握基本运动技能、增强身 体素质、培养体育兴趣、养成锻炼习惯 4 大核心任务,进一步完 善体育课程体系,构建“课堂教学+身体素质训练+俱乐部教学+ 课外竞赛”一体化的体育课程体系。调整体育课程内容结构,在 大一大二体育通识必修课程中加大体能练习、运动技能学习与考 核比重。扎实推进“马工程”重点教材统一使用,提高国家规划 教材使用比例,编制具有学校特色的校本体育教材。加强体育类 专业内涵建设,体育教育专业获批市级一流专业建设点。 

4. 深化课堂教学模式改革。以“教会、勤练、常赛”为主线, 深化体育课堂教学模式改革。把运动技能学习、健康知识积累和 身体素质练习融入体育教学全过程,确保课堂教学比赛全覆盖, 保证 90 分钟内学生运动密度达到 70%,锻炼时间不少于 60 分钟。 依托智慧体育平台和现代信息资源,建设智慧体育课堂,实现线 上教学和线下教学深度融合,增强体育课的趣味性和吸引力。根 据学生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围绕课程目标和运动项目特点, 精选教学素材,丰富教学资源,创新教学方法。 

5. 加强体育课程资源开发与建设。在现有的 14 个选修项目 基础上,进一步扩展丰富体育课程资源,将保健、养生等具有中 华民族传统特色的运动项目以及冰雪、健身健美、形体、户外运 动等新兴时尚体育项目引入体育课程,力争体育选修项目数量达 到 20 项。

(二)改革学生体育评价,强化体育教学训练 

6. 深化体育课程评价改革。建立“身体素质+运动技术+日 常锻炼”的学生课程体系,更加注重“知识、能力、行为、健康” 的综合评价体系。突出能力评价,注重对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以 及比赛能力的评价;完善行为评价,注重对学生健康行为和良好 品德的评价,加强日常锻炼情况的过程性评价;强化健康评价, 对标《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将评价学生心肺功能的耐力素 质、上肢力量的引体向上等身体素质指标纳入体育课成绩评价中。 探索增值性评价,针对特殊类型学生探索实施基于进步幅度的增 值性评价。 

7. 加强体质监测管理。推进体质健康监测标准化、规范化, 五年内实现体质健康测试的智能化。学校体育运动委员会牵头按 时保质完成年度《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数据测试和上报工作, 编制学生体质健康报告,将学生测试成绩列入学生档案,逐步提 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对当年体质测试成绩达到“优秀”的学生, 在评奖评优方面给予倾斜,激励学生对体育锻炼的内在积极性。 

8. 加强智慧体育校园建设。加强智慧体育校园设施建设,建 设体育智慧教室 2 间,建成“校园智能化乐跑”智慧管理系统, 利用校园长跑 APP 开展手机打卡锻炼等方式,让学生走出宿舍, 走进阳光,保障学生每天锻炼 1 小时,引导学生养成良好锻炼习 惯和健康生活方式。

学生在重庆师范大学校区范围内开展跑步锻 炼,分两个层面开展:第一层面针对大一和大二学生,校园长跑 APP 的成绩占其体育总成绩的 20%,并计入体育课成绩;第二层面 针对大三、大四学生,根据校园长跑 APP 日常锻炼达标记录,获 得第二课堂相应学分。 

(三)开展校地合作共建,打造高水平运动队 

9. 拓展校地合作共建项目。增强学校服务重庆市体育事业发 展的能力。继续推进沙滩排球、足球、武术与市体育局共建高水 平运动队,经过 5 年建设发展,力争在全运会、全国学生(青年) 运动会、全国大学生单项锦标赛等取得优异成绩,服务重庆市竞 技体育发展。充分发挥学校体育专业人才优势,建立与体育社会 力量协同联动,服务重庆市群众体育事业发展。 

10. 加强高水平运动队建设。按照“发挥特长、分类培养、 因材施教”的原则,加强高水平体育运动队建设工作。充分发挥 高水平运动队对学校体育运动的示范带动作用,建设一批引领学 校体育竞赛活动的高水平运动队。进一步加强篮球、沙滩排球、 足球和田径四个项目的高水平运动队建设,推进网球、排球、武 术、健美操、乒乓球、羽毛球等项目代表队建设。力争打造具有 省(市)竞争力的高水平运动队 3-5 支,具有全国竞争力的高水 平运动队 1-2 支,培养“体育名生”5 人。 (

四)组织多样体育赛事,营造校园体育文化 

11. 搭建全员赛事平台。整合学校、学院、学生体育社团等 多方力量,开展面向全体师生的校园体育竞赛,构建全员参与的 校园体育竞赛体系。学校层面,每年举办 1 次田径运动会,组织 1 次“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趣味运动会,1 次环校马拉松等体 育竞赛。校团委牵头,举办学校体育文化艺术节,定期举办“三 好杯”系列球赛、“迎新杯”系列球赛。以学院为单位,每年举办 1 次学院运动会,并将其纳入学校年终体育工作考核。充分发 挥体育社团作用,每个体育社团每年至少组织 1 次体育竞赛。 

12. 营造校园体育文化。营造“我运动,我阳光。我运动, 我快乐。我运动,我健康”的体育氛围。做好对校内外体育赛事、 典型人物的宣传报道,传播科学的教育观、人才观和健康观,营 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通过“班级+社团”的方式组建体育活 动俱乐部,将课内与课外相互贯通,兴趣与特长相互融合,分层 多类型开展体育活动。学生自主选择参加 1-2 个俱乐部,进一步 提高专项运动能力和运动技术水平。认真组织广大师生课外体育 锻炼活动,使在校学生课外活动出勤率保持在 85%以上。实现在 校师生每人每天不少于 1 小时的体育锻炼要求,形成浓厚的校园 体育文化氛围。 

(五)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完善教师岗位评价 

13. 配齐配强体育教师。围绕体育课程教学、课外体育活动 指导、运动队训练等工作需要,配齐配足体育教师。5 年内,引 进 3 名具有硕士学位的一级运动员、运动健将体育教师,引进具 有博士学位教师 10 名以上。打造 2-3 个校级教学名师团队,畅 通体育教师职业发展通道,提升体育教师科研能力,加强体育教 师职后培训,将常年参加相关体育赛事和裁判培训工作的体育教 师纳入教师职后培训管理体系。组织开展校级体育教师骨干研修、 课程轮训,并在国家级、省级等教师培训,以及境外访学、校外 交流中扩大体育专任教师比重,着力提高体育课教师业务水平和 教学能力。

14. 探索分类评价改革。完善体育教师分类评价考核体系与 激励机制。畅通体育学科教师职业发展通道。完善体育学科教师 职称评审制度,激励全体体育教师在各自擅长领域发挥自身潜力, 凸显考核评价正向作用。在重庆市教育科学规划项目、重庆市教 委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校级教学成果奖、科研项目立项等方 面给予体育教育教师一定倾斜。强化体育科学研究工作,加强体 育学科建设,促进研究成果反哺体育教育。 

四、组织保障 

15. 组织机构保障。完善组织保障体系,加强学校党委对体 育教育工作的统筹领导。学校体育运动委员会加强总体布局与规 划,每年定期召开会议,对学校的体育工作进行专题研究,统筹 协调解决学校体育工作面临的困难和问题,研究改进学校体育工 作的意见和措施。学院建立相应的体育工作机构,并将学院体育 工作履职情况纳入各学院领导班子及学院工作年终考核。 

16. 经费投入保障。逐步增加学校体育经费投入,调整优化 体育经费支出结构。严格落实体育建设专项经费专款专用,严格 执行预算和经费管理规定,合理有效使用各项建设经费。逐步提 高高水平运动队专项经费、学校体育竞赛等经费投入,保障学生 体质健康达标测试工作专项经费中用于教职工劳动报酬不低于 10 万元。 

17. 场地设施保障。加强体育运动场馆等基础设施建设。完 成第一运动场足球场改造,围绕课程教学、课外体育活动、运动 队训练竞赛需要,新建、改建风雨球场,力争 5 年内在学生寝室 周边建设满足师生锻炼的篮球场、羽毛球场和乒乓球等场地40-50 块。加强学校现有体育场地管理,在教学、训练等以外的 时间段,分时段全面免费开放学校运动场馆,为全校师生提供锻 炼身体的场馆。


上一条:关于开展2021-2022学年度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的通知
下一条:重庆师范大学本科学生劳动教育实施方案

关闭

快速导航
友情链接
@ 版权所有 :威尼斯(5848vip·WNS认证)电子游戏-APP Platform
办学地址 :重庆市沙坪坝区大学城中路37号,重庆师范大学 集贤楼
联系电话 :023-65362750
版面设计:重庆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网页设计》课程设计
主创成员:唐之淑,苏雯睿,刘宏元
指导老师:汪晓玲
技术支持:重庆师范大学计算机与信息科学学院
技术支持:谭华山,6510388@qq.com
院 长: jg1203@qq.com
书 记: 610069357@qq.com
纪 委: 441749741@qq.com
公 共: lsyshxy@cqnu.edu.cn